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邁向頂尖大學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主題五:發展多元華語教學策略暨師資培訓模式

子題二:針對不同國家地區之華語師資培訓課程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þ整合型計畫 

執行期間:  100 年 4 月 1日至 101 年 3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曾金金

共同主持人:王秀惠、朱我芯、蔡雅薰

計畫參與人員:陳慧澐、吳穎純、胡宏駿、福德義、郭之恬、李湘鈴、林曼昱 

執行單位: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會計編號:100J000163     

 

         國 101  年   2 月  15  

 

 ---- 

中文摘要

本計畫先透過非正式的調查:以各大華語文相關網站以及與各地教師經驗分享等方式,收集各國華語教師的常見問題與需要。再來,進行分階段問卷調查:進行分階段、分地區之問卷調查。目前已完成美國地區之問卷調查以及德語區之培訓課程問卷設計。對比過往舉辦過的實地培訓模式來看,不同地區的華語教師仍然是偏好實地培訓的模式。另外,若能將培訓課列為學分或學位都有助於增加教師修課的意願,並且學分及學位對於教師而言同樣都可以增加修課意願。而在經過非正式調查後擬定出的課程表,新增加的課程也獲得受試者一致的認同,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培訓課,如第一堂中文課怎麼上、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等等。

關鍵詞:

華語師資培訓、課程規劃、第二語言教學

英文摘要

Initially, this plan undertakes informal survey: collecting the common questions and needs by adopting the related large-scale Chinese Language websites and experience sharing among teachers from various places. Next, it launches by-stage questionnaires: proceeding by-stage and by-place questionnaires. Up to now, it ha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in United States and the design of questionnaire design of training class in German-speaking areas.

With reference to the field training model used in the past, Chinese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areas favor it. Besides, taking training class as the way to get credits or degree helps increase teachers’ willingness to take the courses. As for the curriculum schedule devised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l survey, new courses are also approved by the testees regarding them as very important training curriculum, such as how to deliver the first Chinese class,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etc.   

 

keywords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壹、計畫執行內容

一、研究議題

針對不同國家地區之華語師資培訓

二、研究文獻

在德語區,多數師資培訓課程只提供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卻未必涵蓋可實際運用的教學方式和策略(Michaela Diercke,2010,105),因此研究認為,師資培訓課應加強實用性質的課程,以期能在培訓課結束後直接提供華語教師教學上的實際幫助。此外,除了理論指導及教學原理探究以外,也應提供可行性高、成效佳的教學方法(Michaela Diercke,2010,105)。並且,由於實際課堂教學上所需的知識廣泛但礙於課時較短,因此過於零碎,所以華語教師在實際課堂上應該也要懂得化零為整的教學方式。

目前在美國地區的中文教師,往往在研究與教課上陷入兩難(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來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到兩者皆具,二來他們往往也缺乏相關的知識背景(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而這些知識背景缺乏往往也造成他們教學上的障礙,進而成為一個惡性循環(Begaye, Timothy,2007)。另外,在其他地區的教師也同樣有這樣的問題,而不同地區教師、母語與非母語教師在第二語言教學的訓練上,需要的資訊與訓練也是不同的(Bayliss, Doreen,2007),因此本計畫的華語教師培訓課程應依個別國家的條件,如母語、教學條件、學制及社會條件等,而有不同的課程設計重點;另外,在華語教師培訓課程項目上,也應視個別國家的教師需求提供最適切的型式,如學位、學分、專題等等。

三、研究方法

3.1問卷調查法

本計畫先透過非正式的調查:以各大華語文相關網站以及與各地教師經驗分享等方式,收集各國華語教師的常見問題與需要。再來,進行分階段問卷調查:進行分階段、分地區之問卷調查。目前已完成美國地區之問卷調查以及德語區之培訓課程問卷設計。

3.2受訪者背景

德國地區以電子郵件方式取得聯繫並調查,受訪者皆為德語區大學及中小學教師;美國地區以線上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受訪者皆為大學教師。

(詳見附錄一) 

四、研究結果

對比過往舉辦過的實地培訓模式來看,不同地區的華語教師仍然是偏好實地培訓的模式。另外,若能將培訓課列為學分或學位都有助於增加教師修課的意願,並且學分及學位對於教師而言同樣都可以增加修課意願。而在經過非正式調查後擬定出的課程表,新增加的課程也獲得受試者一致的認同,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培訓課,如第一堂中文課怎麼上(詳見附錄二)、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等等。

 

茲將本計畫之問卷結果主要變項呈現如下:

成果圖一

 

成果圖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頂大計畫工作小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